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年探索,初见成效(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微电影制作:好故事让人受益一辈子 懂得看,才会懂得制作。如今的中学生,每个人的观影量都不在少数——当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方虹走进上戏附中,

微电影制作:好故事让人受益一辈子

懂得看,才会懂得制作。如今的中学生,每个人的观影量都不在少数——当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方虹走进上戏附中,去为孩子们讲授《微电影导演创作》课程时,他想播放一部2010年获得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的微电影《调音师》,但孩子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看过啦!

“孩子们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方虹感叹,“现在许多中学都有自己的拓展课,从前叫作兴趣课——汽车制造、计算机、戏曲、电影……大部分学电影的孩子将来未必奔着做影视编导的职业发展方向而去,但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电影育人归根结底是素质教育,教你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怎样观察这个世界,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去做一个完整的人。尤其是个性发展和情感发展上——现在的学生实际上要么很不自信,要么过度自信,这也是一种不自信。我想用电影教会孩子:第一要充分自信;第二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真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这种渗透是潜移默化的——不要指望学生里会冒出来一个王家卫,你能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想象,接受什么是美的,感受什么是美的,这就达到目的了。”

为上戏附中设计的课程已经上到了第二单元——今天方虹要讲的课,正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开始拍‘微电影’啦!”

微电影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生动感人的好故事”。

“好作品,一定要能够吸引人,也就是说,一定要有意义、有价值——不一定非要哲学性的深刻和宏大,而是要能够触及到人最柔软、最细微的情感深处;好作品,同时也一定可以感动人——只有感动自己,才可能去感动别人。”方虹给学生们提出了这两条“好故事”的标杆,继而又播放了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微电影作品《南茜的早晨》和周南的短片《我要“杀人”》,“我会选和孩子们年龄相近的,在思想上有所表达,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的作品。《我要“杀人”》其实是‘我要当导演’的另类说法,导演在其中表达了一个理念:你们都是玩创意的,而我是玩命的,我把艺术当作生命,是神圣的,不是玩的。”

观摩结束后,学生们一个个开始聊起感动过自己的故事。一个女生说了自己身上发生的小事:“小时候我身体不好,常常去医院看病,后来好几年没去,有一次再去配药的时候,一个药房的阿姨突然认出我来,说:啊呀,是你啊,现在长这么大啦!我一下子感觉到了一种触动。”

“我会像朋友一样去和孩子们交流,不做他们的长辈,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孩子们已经到了叛逆、无法沟通的年纪,在心理学上这叫‘心理断乳期’,是不想和长辈交流的年纪。这种情况下,帮他们梳理正常美好的情感,他们是会受益一辈子的。你当他们是朋友,他们就会和你说真心话。”

在方虹的引导下,上戏附中的孩子们拿身边、校园里的题材拍起了微电影,用手机,用单反,带着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生活影像。

“陶冶情操,打开视野,这是我这门课的两个根本任务。”方虹说,“这门课程的开设,并不完全要求学生将来从事影视行业,而是以此作为手段和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才情和艺术情操,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情趣和职业发展。”

在公开课的课堂上,记者看到,在座的不仅有上戏附中的学生,还有一批中学艺术教师——他们会将课程带到更多学校,帮助更多师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上图:上戏副教授方虹为上戏附中学生讲授《微电影导演创作》。

影视工作坊: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培养会看电影的学生,首先得有懂电影的教师。”如此这般先培训教师,再由教师进行推广普及的做法,记者在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的《中学生视频制作》课程中同样领略到了。

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如今已成为上海电影教育的一面旗帜,它从电影工业的整个产业链流程入手,从文本策划、编剧,到灯光、摄影、后期剪辑、特效,有着一系列成熟、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机制。2017年11月,由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承办的《中学生视频制作》课程教师工作坊顺利举行。来自全市的22名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了编导、摄影、灯光、剧本、拍摄、剪辑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课程。在培训的实践板块中,所有教师都参与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分组分工,拍摄完成了精彩的电影作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网址: http://www.zgjyxxh.cn/qikandaodu/2020/1026/584.html



上一篇:德国林学实践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下一篇:许洪帅博士在沈阳音乐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中国教育信息化投稿 |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版面费 | 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