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全球教育创新 ——“第三(4)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分论坛总结环节,蔡洪生教授指出,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讨论主题并结合自身研究与学校实践分享了不同的观点,对在全球教育创新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治

在分论坛总结环节,蔡洪生教授指出,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讨论主题并结合自身研究与学校实践分享了不同的观点,对在全球教育创新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治理、大学治理如何促进教育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对大家的思考与研究有进一步的启发意义。

四、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

第二场分论坛以“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由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教授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赵建华副主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世洁校长、深圳大学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袁易明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研究中心余胜泉主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孔令讲院长、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彭红枫院长和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刘三女牙副主任参与讨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是“全球教育50人论坛”的发起者、主办者之一。该中心于2015年11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八次大会上批准成立,2016年6月正式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十个二类机构,也是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高等教育二类机构。创新中心的使命是通过高等学校教师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建设,推动发展中国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高等教育创新,促进全球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教授总结了中心成立3年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1)与多个技术产业开展合作,研发最新的教育技术,为教育创新提供技术支持。(2)开展教师援建项目。创新中心已经和亚非国家的12所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3)实施国际网络学院项目。利用远程在线学习方式,为12所伙伴大学提供成体系的、最新的、专业发展急需的在线课程。(4)实施智慧教育项目。创新中心为12所伙伴大学援建了12间智慧教室,为合作伙伴大学提供了利用先进技术改善学习的机会。(5)开展国际难民教育。利用远程在线学习技术在巴黎设立国际难民教育分论坛,并主导该项目的推进。中心现已与国际难民组织签署协议,拟在国际难民教育问题上充分发挥中国的作用。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在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力,在开展国际合作,探索中国教育的经验、模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于世洁教授回顾了过去发生的4次工业革命,认为人类社会已经从机械化时代、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并提出在智能化时代,教育要发生哪些变革以及如何处理科技革命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于世洁教授结合自身思考与实践经验提出,为适应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批判性思维逻辑的人才。教育对科技革命的响应应该是灵敏的,同时也应该是慎重的,要发挥科技对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科技向善。面对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教育创新上也在不断做出努力,致力于促进科技引领专业发展、新工科建设实践、加速传统专业改造、“金课”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大数据管理育人等,打造科技与教育融合共生的创新模式。

袁易明教授从企业人才需求出发,对教育应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当前的中国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差异性不足,大多致力于培养全面但不精深的“通才”,而企业需要的是个性化人才,是可以在一个领域中做持续的研究的专门人才。当前“通才”教育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对研究不精深,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如何创新发展战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才”?袁易明教授认为可以从培养4个“力”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进而培养其创新力;要求学生针对一个领域中的专业进行精深学习,培养其专业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合作力。未来社会将发生新一轮科技变革,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与创新,教育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余胜泉教授提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极大变革,这些变革主要体现于“4个层面”和“6个方面”。“4个层面”分别是教育公共服务逐渐个性化、泛在化、社会化以及虚实融合。“6个方面”分别是:(1)出现新型的服务业态:从学校学习逐步发展为在线学习;(2)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发生变化:精准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3)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形态发生变化:社会机构可以为教育提供智力资源;(4)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需求供给逐步占主导;(5)教育公共服务决策改变;(6)教育公共服务监管发生变化:减少或取消审批。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网址: http://www.zgjyxxh.cn/qikandaodu/2020/0807/357.html



上一篇:东京都将成立国际高中
下一篇:中西方教育中追求人本主义差异分析

中国教育信息化投稿 |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版面费 | 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